在线咨询
QQ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400 6162 800
TOP

警惕!又一起本可避免的医疗悲剧!

今年1月份江西南昌一名50岁女患者到医院治疗,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死者家属发现输液瓶上写的是别人的名字,质疑医院输错药导致患者死亡,要求医院给个说法。


据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患者输液死亡且药瓶名字错误”一事,进贤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当班护士在输液瓶上误将患者名字陈某某手写成李某某。



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患双方同意待疫情缓解之后再进行协商。5月初,家属称已与涉事医院达成和解,医院现场支付36万元。


在医院,病人一多,医护人员慌忙中难免出错。近几年来,因输液环节管理不力,导致给儿童、病患输过期药、输错药的事件不时出现:


01:2017年8月,河北一医院将过期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给患者配药,然后通过静脉点滴方式注入患者体内。


02:019年10月,海南一女童因发烧输液,本来要注射的是头孢类消炎药剂,结果护士错拿了另一位患者治疗肠胃疾病的注射液——半托拉唑。幸好孩子家长及时发现,未酿成大祸。


「 而因输错液导致发生悲剧的情形,也曾出现过。」


03:2019年9月,江苏宜兴一名5岁男童因高烧在宜兴某医院儿科治疗期间,护士错将医嘱“甘露醇”拿成了“甲硝唑”,导致孩子不幸死亡。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护理差错都会影响到治疗工作,如果出现医疗差错,对医院的影响不可估量,责任护士也会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给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护理差错,提升护理品质,保障患者安全呢?


 解决方法:

  • 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和管理,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 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给药制度;

  • 利用医院信息化技术产品,帮助医院实现病区数据共享,减少护士人工核对、誊抄等量大又容易出错的工作,如:移动护理。



尚医康移动护理以物联网智慧病房护理系统网络为依托,通过移动护理APP,将医护业务整合延伸到移动手持终端(PDA),通过移动PDA的便携性和腕带标签的智能识别,实现患者身份识别无差错、用药无差错、护理工作可量化,帮助病区护士在护理业务中实时获取患者临床信息、准确地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病人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


移动护理功能优势:

  • 全院、科室、个人等详细信息可进行护理统计;

  • 移动PDA各房间零漫游,床头分机、医护分机可互呼通话,有任何问题,可及时联系;

  • 实现三查七对,查药品有效期、配伍禁忌;查对床号、姓名、服用方法、时间,预防药品;

  • 通过腕带扫描,可快速核对查询患者身份信息,输液后患者可通过PDA签名确认,深化护理确认工作;

  • 移动护理端可以将每一步护理操作记录到具体位置及时间点,配液核对、执行核对、医嘱执行提醒等全程跟踪医嘱执行状态,真正做到无遗漏,零误差;

  • 可随时随地移动查阅录入患者信息、医嘱、病历信息,体征记录、护理记录、床前宣教、巡房记录、入院评估记录单、疼痛评估单、输液医嘱执行单等信息。



移动护理场景展示:

微信图片_20200827145831.png



在这次医疗事件中,该护士仅仅将药瓶挂放,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给药制度,由于存在工作疏漏,从而才导致的医疗事故。如应用移动护理,护士们手持一台PDA,通过智能三查七对及医嘱执行提醒功能的使用,就能有效规避“输错液”、“忘输液”这类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用信息化技术筑架护理安全的防护墙。


医者无小事,人命大于天。在医院,每位医护人员的身上都寄托着患者们的希望,不时出现的输液环节用药事故,再次警醒医院管理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每位医护人员都认真严谨;同时,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选择信息化科技产品,实现数据共享,才能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