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QQ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400 6162 800
TOP

盘点 | 2020年两会中最亮眼的医疗提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落下帷幕,在卫生体系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医疗大数据”等热点词在众多代表的提案频频出现,大型公立医院院长、互联网巨头、科技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人,都在为加速医疗信息化建设积极进言献策,期望互联网、人工智能能够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带来更深的变革。那么,两会期间有哪些医疗提案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一起来看!


01 要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给医疗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委员提出:


“重大疫情是‘互联网+’医疗的催化剂。”王建业委员说,今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医疗过程以及医院管理中的运用将更加深入,将会深刻地改变诊疗模式、付费模式和医管模式,“后疫情时代,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适应改变。”


  

02 实现医务人员“技术性减负”,需加快智慧医院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计划提交七份书面建议中,就有一项为提升医务工作者获得感而建言:建议加大投入、力促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帮助医务人员实现“制度性减负”;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技术性减负”,实现患者关系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技术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


03 避免医疗资源“重硬轻软”,AI创新不可少

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提出:


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在提案中直言:“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具体表现在: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医疗AI的审批创新相较市场发展和国际实践仍显不足,数字医疗工具的监管环境仍待优化。” 

因此建议,推动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深化医疗器械审评改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试点部分收费项目、开发医疗AI产品责任险,促进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信息化升级,引入专业机构助力AI医疗审批等。



04 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要从医疗大数据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提出:


全国政协委员、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建议,可从医疗数据着手,在国家卫健委的组织下与业界共同制定相应监管规定,以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视角来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进程。这是因为医疗大健康基于以下的特性最有可能实现突破:一是价值最大,医疗数据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可被认为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二是最迫切,生物科技的发展急需医疗健康数据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使得让渡一部分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权利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可能;三是最容易落地,因为医疗信息的归属相对清晰,只要做好核心数据的保护工作和解决使用权的计价问题,就能马上开展应用;四是最能产生经济效益,在隐私加密保护的前提下,也许政府可以收取部分医疗数据市场化带来的增值税,用以补贴医保支出。



05 需尽快推动“互联网+医疗”在基层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提出: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提出建议:尽快建立网上医院,优化基层医疗体系。周松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凸显。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百姓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需要,基层和乡村医生队伍力量薄弱。对此,他建议,尽快建立网上医院,优化基层医疗体系。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地、落实。